
刚刚采下满树“金果”,又闻树下遍地“姜香”。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(以下简称“耿马县”)的万亩姜田迎来丰收的季节。田间地头,姜农们弯腰刨挖、分拣装筐,黄澄澄的生姜铺满地,“姜香”连着“果韵”,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“一地多收”“姜姜好”。

在耿马县勐永镇帮令村生姜种植基地里,农户们正忙着将刚采收的生姜去泥、装箱。“今年气候适宜,加上技术指导到位,亩产比去年高了好多。”姜农鲁大海抹了把汗,满脸笑容算了一笔账:“我家种植15亩生姜,预计总产量超60吨,按当前市场价每公斤4元计算,毛收入可达24万元。”
在耿马镇允楞村,农户张成兴正在澳洲坚果树下忙着采收生姜。“坚果要8年才到丰产期,以前林下空地只能荒着。现在套种生姜,每亩能多收5000多斤,我今年种了6亩,光是姜就能进账6万多元。”他擦着汗笑道,“坚果树适当遮阴姜的长势还更好,种姜和管护坚果两不误,长短结合,能够以短养长。”
“‘坚果+生姜’的立体农业模式已在全县坚果幼林地上普遍推广,这种‘一地多产、一季多收’的模式,有效化解了单纯种植澳洲坚果见效慢的难题,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整体产出价值。”耿马县农业科技服务队员张治军介绍说,通过套种实现了以短养长,缓解农户短期收入压力,提升产业融合效益,有效助力乡村振兴。

在耿马蔗区,蔗农普遍在甘蔗翻种前抢种一季生姜。“甘蔗宿根4—5年后需要翻种,我们在翻种之前轮作一季生姜后再种甘蔗,既抢占时间,又改良土壤性状,种姜可以增加收入,来年种甘蔗长势还更好。”正在姜地里培土的俸岩亮说,这种“甘蔗+生姜”轮作模式,恰好在翻种甘蔗的间隙可以让蔗农多收一季作物。
更令人赞叹的是,耿马农民连田埂、沟边等零散地块都不放过。在贺派乡,村民们在梯田埂上整齐栽种的生姜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“这些边角地以前长满杂草,现在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姜。”正在田埂上收姜的傣族大姐玉旺笑着说,“别看地块小,我家20多米长的田埂今年都收了200多斤姜呢。”
据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5年耿马县种植生姜2.3万亩,按平均亩产3吨、每吨4000元计算,预计产值2.8亿元。

丰收的图景在耿马大地上铺展,创新的智慧在田间地头闪光。从林下套种到蔗田轮作,再到田埂“绣花”,耿马县正以多元的种植模式,精耕每一寸土地,盘活每一份资源。这不仅是一场关于“姜”的丰收,更是一次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。“一地多收”的生动实践,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、笑容多起来,更铺就了一条高效生态、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振兴路。“金果”“姜香”交织的丰收曲,唱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,也孕育着耿马产业发展更加生机勃勃的未来。(刘秀能 李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