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秋十月,河南春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里,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,收割、脱粒、装车,一气呵成。

“今年气候异常,前期干旱、中期高温、后期持续阴雨,周边不少地块都大幅减产,但在周口师范学院专家团队的科技帮扶下,我们克服了极端不利天气的影响,逆势获得丰收,实现了玉米的稳产高产,亩均潮粮产量达1560斤,籽粒质好,霉变率低。”望着饱满金黄的玉米从收割机中倾泻而出,公司负责人张磊的脸上写满了喜悦。
科技赋能,精准施策破难题
今年夏季玉米播种时,天气持续高温少雨,让张磊忧心忡忡。“眼看着到了玉米播种时间,持续干旱无雨无法播种,我们急得团团转。多亏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专家团队的专业化指导,让我们采取了‘宽窄行、铺滴灌带’的种植模式,使用全覆盖滴灌系统,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精准灌溉,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,兜牢了极度干旱情况下不减产、不减收的底。”
这套智慧农业系统的奥秘,在于玉米种植基地内全覆盖、无死角的滴灌系统。它们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等数据,再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,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灌溉、施肥建议。据统计,该系统使灌溉效率提高了一半,节水近三成,化肥使用量缩减了约四分之一。

除了智慧灌溉,学校农学专家还根据豫东不同土壤性质特点,推广优化了“马铃薯—玉米—甘蓝”轮作模式,“通过科学计算三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营养特点,我们指导企业在玉米前完成一季土豆的种植,玉米收获后种植甘蓝,这样可以使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”,团队成员马克世教授介绍道,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,还通过作物间的互补作用,改善了土壤结构。
在病虫害防治方面,依托学校承建的省级绿色农业野外观测站,协助种植企业构建了完善的绿色防控体系。“我们利用生物诱剂和天敌昆虫,构建起立体防控网络,将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%以下”,农学博士服务团成员杨明生博士介绍说,这项技术既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,又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最让张磊感慨的是,学校博士服务团推荐种植的抗霉变玉米品种——康农玉8009号。“九月连续阴雨时,周边不少玉米都出现了穗腐病,但我们种植的玉米品种表现出很强的抗性,穗腐病发生率几乎为零,直接保证了我们的收成。”
创新孵化,培育发展新动能
河南春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,是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孵化成效的一个生动例证。“我们是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成功孵化的46家企业之一,”张磊说,“从最初的工商注册、财税指导,到后续投融资对接、技术支持,园区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服务,公司于2023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2025年获批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。”
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构建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,组建了由育种、种植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业物联网等领域专家组成的10余个技术服务团队,从技术、资源、培育三方面精准发力,为入驻及合作农业企业注入了发展动能,助力区域农业提质增效。

“大学科技园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和窗口,依托学校人才技术优势,通过孵化和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,让更多种植户从‘会种地’向‘种好地’转变,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,这套体系有效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,在农民稳产增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”园区主任刘颖介绍说。
除此之外,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还打造了“思专创”双创人才育人模式。该模式以思想政治为引领、专业知识为支撑、创新创业显成效,实现三者有机融合。近年来,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实施成效:园区企业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连续获奖,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、省级奖项28项。
制度保障,构建长效服务链
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周口师范学院构建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在发挥关键支撑作用。学校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,构建了多元化长效服务机制,制定了《周口师范学院校地合作方案》等一系列助农兴农政策文件,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整体发展规划;建立了校地协同工作机制,将科技服务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,确保科技帮扶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形成了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。
学校深化校地合作,搭建协同创新平台。与周口市人民政府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、周口国家农高区等地方政府、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。成立周口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、周口市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,共建河南省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、黄淮麦作实验室等研发中心,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、支撑力、贡献力不断增强。
学校深化科研创新,提升服务发展支撑力。近年来,推广新技术50余项,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1项,6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;技术服务40余家企业,带动经济效益近10亿元,获省级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;秸秆菌肥技术助力农民增收近亿元,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;由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博士服务团队,获批为“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,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学校深化社会服务,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。获批“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示范基地”,与农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研发中心,开展作物种植技术、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培训项目。选派科技副县长、科技副总、科技特派员到政府、企业、农村顶岗挂职,6名博士、20余名硕士全职在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,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200余人次,培训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3000余人。
从实验室的技术创新,到大学科技园的创业扶持,再到农田里的丰收喜悦,周口师范学院以其独特的“科技+产业+人才”模式,在服务区域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
“我们将持续深化制度建设,不断完善校地合作长效机制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周口大地上开花结果。”校长张宝强表示,“通过打造‘实验室—孵化器—农田’的完整链条,积极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周师智慧、周师力量”。
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科技兴农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,乡村振兴的乐章愈发激昂。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,周口师范学院将继续以科技之笔,在广袤田野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丰收故事。
来源:周口师范学院官网